2021年10月,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作出总体部署,共同牵头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推动公安执法与检察监督规范化水平提升,确保依法履行刑事诉讼职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阳新县检察院牢牢把握“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紧紧围绕《意见》相关要求,全力创建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新赢”工作品牌,积极发挥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公安机关“赢”在依法、规范、高效开展侦查工作中,让检察机关“赢”在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上,共同构建以协作配合强化监督制约,以监督制约促进协作配合的“双赢多赢共赢”新局面。
凝聚共识
理念更新“同步化”
今年6月,阳新县检察院与阳新县公安局召开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联席会。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兰山,阳新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中启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检警双方执法司法水平,促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规范化、长效化、实质化运行进行充分交流。
“这项工作取得成效,根本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关键在于不断深化执法司法理念变革,也离不开检警双方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曹中启在发言中指出。如何与公安机关遵循侦查规律,共同构建“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新模式,双方一致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工作创新,着力解决好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机制有效落实,不断促进侦查监督效果提升。据了解,自“新赢”工作品牌创立以来,检警双方多次召开此类联席会议,积极完善双方信息共享、案件通报等制度,并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已打造出学习宣传、信息共享、矛盾化解、监督制约、引导侦查“五大工作平台”。高质效的先导是理念。一年多来,双方利用“五大工作平台”,通过“面对面”个案研判、类案专题研讨、召开联席会、开展同堂培训等方式,促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释法说理、矛盾化解贯穿办案全过程”等一系列司法新理念在一次次沟通互动和司法实践中达成共识。得益于此,检警两家在监督与协作两个方向驶入“快车道”,联合出台了《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工作办法》《关于规范提前介入、补充侦查、线索移送机制的工作办法》《关于逮捕社会危险性证据收集和审查判断工作指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对易发、多发的交通肇事等27个罪名的共性问题制定了证据收集工作指引;共同化解了一批民生“小案”的矛盾纠纷;双向推动了数据信息共享,统一认识、消除分歧、凝聚合力等办案成效逐步彰显。
关口前移
侦查监督“零距离”
8月16日,阳新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王珏来到王英镇派出所,全面梳理了该所2017年以来办理的各类刑事案件,针对其中部分事实存疑、久侦不结的案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就该院正在开展的“羁押后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后续处置情况监督清理活动”与办案民警进行深入讨论。而在其他派出所内,检察官也纷纷结合办案实际,围绕办案中证据收集、追赃挽损、数据共享、提前介入等具体问题与一线办案民警进行探讨。
原来,在积极创建“新赢”工作品牌过程中,阳新县检察院就已与县公安局联合制定了检警“两员”对接方案,即由该院刑检部门10名检察官,采用“专职常驻+包保”的模式,精准对接辖区21个派出所,常态化开展监督与指导,推动线索有效转化成案,以更有利的配合、更实在的监督促进案件质量提升。今年以来,该院利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5件16人,撤案12件15人,对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82份,侦查活动监督率为12.83%,纠正违法采纳率达100%。同时,为实现打击犯罪更为有力、两项监督更为精准、诉源治理更为有效,着力解决制约检警协同效果的瓶颈,该院在多人多次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七查七问七看”工作法,建立了监督立案、提前介入、跟踪引导、矛盾化解、监督撤案等五本工作台账,确保记录有痕、工作规范。截止日前,该院通过警钟平台发现立案线索5件,办理提前介入案件29件,跟踪引导补充侦查案件78件,参与矛盾化解6起。
协作配合
共同做优刑事“大控方”
“被告人蔡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7月11日,随着法槌敲响,法官对犯危险驾驶罪的蔡某当庭宣判,用时仅10分钟。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庭审是在阳新县交警大队的刑事速裁庭进行。“以前这种案件,如果不适用速裁程序,从立案到判决需要近一个月时间,有的甚至更长。”承办检察官刘勇说。“依托侦协办在县交警大队设立刑事速裁庭后,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简易案件可以‘集中移送、集中起诉、直接审理’,大大缩短了诉讼时间。”据该院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主任李新生介绍,该案件从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至审判用时仅十余天,缩短了整体办案期限,办案效率显著提升。
据了解,以业务建设为重点,切实提升办案质效是该院当前工作的重点。而刑事速裁庭的设立也有利于进一步延伸诉讼监督触角,充分发挥诉前主导责任,及时引导侦查人员明确取证重点和方向,解决因衔接不畅、捕后诉前“监督空白”、案件久拖不决引起的各类问题,最大程度健全完善捕前过滤、诉前分流机制。与此同时,该院以类案分析为依托,检警两家先后召开类案分析会11次,向公安机关制发类案治理类检察建议书6份。围绕帮信和掩隐易混淆问题,对涉及两个罪名的50余起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召开联席会议沟通探讨研究,厘清了区分界限和定罪标准,提高了执法、司法水平。针对当前轻罪案件占比持续上升的刑事犯罪结构变化,该院与公安机关共同构建“社会公益服务+认罪认罚从宽+相对不起诉”的联合治理机制,聚力打造阳新轻罪治理“新样本”。